在风云变幻的产业变革期,一些环境企业希望通过对标企业来明晰自己前进的路径,北控水务因连续3年水处理运营规模复合增长率超过30%而倍受瞩目。
被产业界企盼多年的春天在2014年绿意渐浓,政策体系逐步重置、产业治理结构变革、技术进步、领域深耕成为环境产业的新常态。新常态下,环境企业如千帆竞发,各领风骚。在风云变幻的产业变革期,一些环境企业希望通过对标企业来明晰自己前进的路径,北控水务因连续3年水处理运营规模复合增长率超过30%、在“中国水业十大影响力企业”评选中独占鳌头而倍受瞩目。
首先,梳理一下近两年来北控水务取得的业绩。
2013年,北控水务通过一系列并购为业务扩张打下基础,先后收购了东莞7家污水厂、建工环境26个水务项目的60%股权、标准水务36个水务项目、实康9个水务项目,以及海外收购了威立雅葡萄牙水务两家全资子公司,全年实现水处理增量600万吨/日,集团水处理规模超过2000万吨/日。
2014年北控水务的业务版图进一步扩大。国内几大水务项目有序推进:北控曹妃甸日产百万吨海水淡化进京项目获批,投资80亿元的凉水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开始施工,全国首座全地下再生水处理厂北京稻香湖污水及再生水处理厂加紧建设。此外,新签项目源源不断,如洛阳市55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徐州市40万吨/日丁楼净水厂项目、盱眙县20万吨/日城东供水项目、大庆市17万吨/日光明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江苏连云港13万吨/日连化水务项目、台湾宜兰规模12万吨/日污水BOT项目等。新签国际项目包括新加坡樟宜新生水厂22.8万吨/日DBOO项目、葡萄牙Algarve49.1万吨/日自来水系统维护服务项目、印尼棉兰Sunggal8.12万吨/日自来水厂项目等。12月底,北控水务的股东——北京控股有限公司又曝出收购金州环境92.7%股权的利好消息。据粗略估算,北控水务2014年约实现水务增量500万吨/日,水处理总规模超过2500万吨/日,继续领跑国内水务市场。
可以看出,环境产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环境领先企业不辜负时代机遇,力图聚势谋远、跑赢大市。
但是与过往不同,并购不再是2014年北控水务的主要手段,而是主要依靠内生性成长,市场中拿项目的能力增强。在北控水务“2+5”的业务模式中,城镇水务和水环境综合治理为两大主营业务,海外水务业务、海水淡化、工业废水、膜处理和环境科技服务为五大重点业务,业务模式清晰;并组建了投资中心、事业部、超级业务区等10支专业市场队伍,增强了市场拓展能力,使公司的业务发展更加稳健。
业界普遍认为水务项目数量趋少、项目规模趋小,据E20研究院2014水业年度白皮书认为,传统水务领域的城镇市场已趋于饱和,新建项目向中小城镇、农村地区转移,“十二五”后期,小型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及规模年均增速为10.49%及11.7%,明显高于大型(数量及规模年均增速为4.73%、2.69%)及中型污水处理厂(数量及规模年均增速为5.13%、4.03%),而北控水务却逆潮流而动,在坚持项目优质条件的基础上,保持了市场份额的高增长。究其原因,除了北控水务具有国企背景+香港主板上市、典型的混合所有制的体制优势,在治理结构、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先进性之外,还有集团对时代发展、产业变化准确的识别把握、创新突破以及战略布局。
首先,北控水务追求变革和极致化的自我认知,使企业经营更加专业、纯粹,不断释放出组织活力和持续创新能力。2014年,重资产环境集团呈现出向环境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的趋势,北控水务的发展也反映出了这一时代特征。
随着环境政策从指标性环保向效果性环保转变,以投资拉动的产业特征逐渐式微,重资产环境集团加速了产业链整合,全面提升综合能力。2014年北控水务进行了技术体系的重构和再造,收购了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100%股权,加强了集团技术板块的力量,弥补了技术短板的不足,加强了“资本+技术+人才”的三大引擎动力。
企业更关注科技研发与产业化能力提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提高用户体验感为目的的颠覆性创新、迭代创新、微创新无处不在,这些创新加速了落后、粗放生产方式的淘汰,开辟企业新的成长空间。在互联网中神一样存在的马云曾经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这种颠覆催生出了“羊毛出在猪身上”的商业逻辑,越贴近市场和用户的创新越具有价值。2014年北控水务申报获批了“北京市再生水水质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唐山市海水淡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三中心五基地”的技术创新平台。
其次,在标准提升、监管趋严、政府依效果付费、社会参与常态化的大背景下,环境服务更加强调专业化,产业需要更多的合作和互动,企业之间形成竞合关系。合作的前提是企业拥有更多的核心竞争力,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之间的联结方式正在改变,原来的线性结构被网状结构取代,企业竞争由产业链竞争发展为节点的竞争,节点的价值越大,外部资源的聚集力就会越强,马太效应显著。
在合作中需要强调的是通过各方合作(联盟、生态族群等形式)创造价值增量,而非掠夺性的零和游戏。可以以此来审视环境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合作关系。根据E20研究院数据资料显示,截止到2014年年底,上市的环保公司数量已接近140家,根据券商数据,全年平均预测市盈率超过40倍,众多环境企业不是上市就是在上市的路上。
资本市场对环境产业热捧,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度过与资本市场的蜜月期后感叹:资本市场嘴上说要和你过一辈子,心里想的却是一夜情,原因是资本在为产业输血的同时,同样要求企业能快速地造血。环境企业无法达到资本的预期时,就被逼着“讲故事”,企业经营处处掣肘,这种联姻,就像穿上了永不停止的红舞鞋,表面看似风光,实则危机重重。
北控水务却在资本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2014年,亚洲开发银行与澳新银行集团有限公司、三菱东京UFJ银行等13家银行签订了开创性的协议,共同支持北控水务在中国境内推广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和污水再生利用,北控水务获得一笔利率与市场同期水平相比有较大优惠的2.88亿美元B类银团贷款,加上2013年11月获得的亚行1.2亿美元A类贷款,总计融资4.08亿美元。近两年,北控水务先后被纳入了MSCI(摩根斯坦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成份股(“红筹指数”)、恒生中国内地100指数成份股、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成份股及沪港通首批试点单位,2014年最高市值突破500亿港元。
从融资渠道、可持续性、新增规模、综合成本、资金期限、使用便捷六个维度来衡量,北控水务比较成功地实现了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北控水务集团常务副总裁李力认为,北控水务深受香港的营商环境影响,尊重市场规律,重视企业基本面的健康状态和资本市场对合理利润的诉求,追求客户、企业、员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赢得资本市场对企业高度认可的重要原因。
第三,随着产业机会及合作机会增多,优秀企业的路会越走越宽,面临更多的选择。观察北控水务,已实现了从“埋个地雷”、“端个炮楼”这种捕捉“点源机会”的方式,向进入“二门状态”(在家有客户找上门,出去能摸到客户的门)以及“打一场战役甚至战争”的方式转变。但是繁荣同样能带给企业错误的判断,因此,北控水务在2014年聘请了国际知名专业机构进行战略管理咨询和文化建设咨询,以战略眼光观察自我组织并对商业行为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战略管理咨询,北控水务确立了“领先的专业化水务环境综合服务商”的战略定位,确定了集团向“战略型管控”发展的管理模式;通过文化建设咨询,北控水务完成了正本清源的寻“道”之旅,“正道而立,循道而行”,将企业的文化精髓深植于系统实施中,谋求“水长清,业长青”的长远发展。
这是可供优秀企业可资借鉴的经验之一。
另外,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北控水务更加重视对集团品牌的塑造。2014年北控水务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闷声发大财”的低调风格,采取积极主动的宣传手段、多种渠道进行品牌建设。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全球水务高峰论坛上,集团入选了年度水务公司奖项的四佳之一,并且荣获了香港“金紫荆”奖中的“最具品牌价值上市公司”及“最具社会责任感上市公司”两项大奖。集团更加注重公众及媒体的感知,于岁末年初,又荣膺了“2014影响行业年度品牌”、“2014年度中国环保经济榜样影响力企业”两项以媒体为主导评审的大奖,为品牌宣传再添笔墨。
对比之下,许多环境企业依然未能灵敏地捕捉到产业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移动互联网对产业产生的影响绝不仅仅是信息的便利,而是对产业生态环境的颠覆。试想一下,大到金融服务、卖房卖车,重构物流体系,小到零售百货业、社区服务,还有什么是移动互联不能涉足的?环境产业能否独善其身?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新《环保法》对公众环境监督权的重申,都显示出政府对于公众意见的高度重视,环境产业由政府、企业、公众组成的“三维关系”逐步成型,加上移动互联网拆除信息壁垒的强劲助力,这些改变都将影响甚至重构环境产业。
傅涛预测,环境产业最终将从B2G发展到B2C模式,环境产业的品牌时代已经来临。即使这一预判还没有获得更多环境企业的认知和响应,但是增加公众对环境产业的感知将是产业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公众的参与促进了环境产业的发展,倒逼产业真正告别“关系市场”进入品牌时代,因为用户的期望就是产业发展的明天。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