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上“黄妈妈之问”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月2日,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党委书记沈晓明来到合庆镇,深入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调研后,很有信心地说,该厂的环境问题比他想象的要好很多。他希望有关部门安排村民代表,分批到该厂参观,打消顾虑。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该厂,对村民们普遍反映的污染问题进行了走访。
两个臭源是整治的重点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骅介绍,目前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两个主要臭源是污泥脱水车间和初步沉淀池,这两处臭源将成为该厂接下来重点攻坚对象。“我们计划投入2亿元资金,按照国标GB18918标准来改造这些项目。”
在该厂厂长李震带领下,记者来到第一个臭源:污水处理的初步沉淀池,也就是该厂简称的初沉池。李厂长说,初沉池总共6个,每个池子相当于11个足球场的面积,每个池子每天能够处理40万立方米的污水。
记者靠近初沉池时,在车子里就隐隐闻到硫、氨等散发出来的臭味。站在初沉池边上,记者看到从上海南线各个角落汇集到这里的生活污水,呈现出暗褐色,水面有细小的颗粒状漂浮物。在初沉池的出口处,这些漂浮物拥挤在一起,形成一层散发着臭味的“水盖”。
李厂长说,实际上,这些池子里的水,都经过细菌的分解,臭味不太明显,也就是生物除臭。而且初沉池污水流速缓慢,臭味不容易散发出来。
随后,李厂长带记者来到污水处理池最臭的地方:水池里面围着一圈低矮的栅栏,浅咖啡色的污水从这些栅栏缝隙里流到水池中间,水面形成一个落差。“污水处理池的臭味,主要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因为水面有落差,而且流动迅速,所以臭味就大。”
李厂长说,也许是他们长期在这里工作,习惯了这个臭味,所以并不觉得这个味道难以忍受。“离合庆镇勤奋村最近的初沉池,至少有一公里。有时候因为风向的原因,村里的村民可能会闻到一些异味。”
在厂区的东北,有一片三层楼房,是污泥高脱水车间。“这是全厂最臭的地方。市区11个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全部运到这里来,进行高脱水处理。每天大约1500多吨。”
记者了解到,在高脱水过程中,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会在这些污泥中加入生石灰以及其他生物除臭剂,经过高压力挤压脱水后的污泥,运到老港去进行专业处理。李厂长介绍,在这个车间里,污泥脱水率达到60%,挤压出来的污水,流入该厂的污水处理系统,达标后进行排放。
投2亿元专项资金除臭
周骅总经理和李震厂长都表示,臭味污染的空气的最大受害者是他们厂里的职工。“村民们在特定天气条件下才能闻到,而我们职工常年在这里,无论刮什么风都躲不掉。所以,我们计划投入2亿元,对两个臭源进行高标改造。”
对于脱水车间的改造,李厂长说,他们会进一步完善,让臭味降下来。至于初沉池,该厂计划在水面有落差的那些池子上装盖子。李厂长介绍,装盖子首先要解决的是池内气体的收集和处理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多臭气还是要排放掉。而且池子的跨度比较大,使用什么材质需要论证。轻了不行,重了也不行。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只有一个污水厂综合排放标准,也就是GB18918,该标准对厂界空气的清洁度有一个指标。目前,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厂界是达标的。“接下来,我们会对厂区各作业点进行提标整改,也就是按照GB18918的标准来改造,努力使作业点的空气质量达到厂界空气质量的标准。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3500万元密封污泥池
李厂长介绍说,2010年之前主要的臭源是10个污泥填埋池,不过,这10个巨大的池子已经不再散发臭味。其中6个已经覆膜除臭,另有4个进行了覆土处理。
记者驱车前往污泥填埋池。李震说,从2005年到2010年间,上海市区11个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全部用卡车运到这里填埋。“在我们这里叫污泥填埋库,当时由于设计不足,填埋场的臭气的确严重影响了厂内职工和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李厂长说,别说周边居民,他们280多名职工也受不了。
据了解,2010年6月开始,污泥填埋场开始进行覆膜除臭。他们采用台湾厂家生产的膜,对其中6个池子进行全覆盖。其余4个池子用土覆盖。“当时因为台湾那边的厂家生产供应不上,我们就用泥土覆盖了另外4个池子。”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站在覆膜池边上,闻不到异味。伸手压了压池子边上的黑色膜,感觉很硬,不像是膜,反而像硬化了的橡胶板。李厂长说,因为要确保密封性,而且要用很多年,还要承受一定雨水的重量,所以,这个膜必须很厚实。记者了解到,一般情况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填埋后,大约需要8年的降解期。而李厂长告诉记者,从安全起见,白龙港污泥填埋池里的污泥,预估降解期还将更长些。
文章来自《新闻晨报》A09版:上海
09:上海A90A09:上海
共有-条评论【我要评论】